天天实时:青村镇“最美法治人物”风采展示之秦瑛
青村镇“最美法治人物”风采展示之秦瑛
吴房村,上海市最亮眼的“明星村”之一、乡村振兴的典范、“美富强”村的代表,然而几年前,“吴房村”这三个字在当地人看来,却几乎与穷乡僻壤划等号,附近的姑娘们都不喜欢嫁到那里去。从“女不嫁”到“金不换”,带领村民共同造就这个昔日穷村美丽蝶变奇迹的,便是吴房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,也是吴房村的法治带头人——秦瑛。
紧抓机遇
(资料图片)
用奋斗将桃源蓝图变为实景
时光回到2017年,那时的吴房还是个经济薄弱的无名老村:道路破损不便、河道黑臭、房屋大量空置,面临着“村老、树老、人老”的困境。那一年,秦瑛正式当选吴房村党总支书记,“五违四必”整治、和美宅基创建、田园综合体改造等一系列重任接踵而至,她和班子签下军令状,一门心思建设好吴房村,带领村民共同致富。
在“五违四必”整治中,号称第一难的“拆违”工作势必会损害部分村民真金白银的“钱袋子”。秦瑛意识到,“群众看党员,党员看干部”,想要撕开这个艰难的口子,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是关键。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在她的动员下,新上报的违建越来越多,拆违越拆越多,但部分“程咬金”还是按兵不动。于是,秦瑛带领整治工作组挨家挨户上门做政策解释,坚持村民需求绝不“一刀切”的原则,听取村民心声,提出合理解决方案。“没有拆不了的围墙,只有破不了的心墙。”正是凭借着这股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精神和干劲,吴房村一改以前脏乱差的形象,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高。
扭转观念
用汗水浇铸村民的小康新路
秦瑛明白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,还是让农民的“钱袋子”鼓起来。为此,她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,带领班子和党员骨干们划片包干,逐一上门作宅基地流转、置换等相关政策解读。
美丽的蜕变总会经历挣扎和瓶颈,宅基地流转是新事物,所有村民都不愿做“第一个吃螃蟹”的人。200多个日夜,秦瑛甘当“专职说客”。
许多老年人虽然愿意把闲置的房屋资源流转出来,但他们仍然想住在村里,所以很是犹豫。秦瑛就将此情况汇报镇领导。“用心做,创新做,只要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好事。”秦瑛受到镇领导们的鼓励后信心倍增。于是,与村“两委”班子们经过反复商讨、论证,决定将村委会南面17幢31套55间动迁辅房集中流转至村委会,并打造成吴房村特有的“青春里”颐养公寓,搭建起一个“不离乡音、不离乡邻、不离乡愁、不离乡土”的新型村域养老模式。凭着真心真情,这个外村媳妇早已成了村民眼里的自家人。从一开始的十几户到后来的38户再到现在的61户,耗时6月有余,这场拉锯战终以皆大欢喜落幕。
创新治理
让乡村振兴的小船行稳致远
四年来,吴房村的蝶变一次次惊艳世人。有人说这里成了“网红村”,吴房成功了,但秦瑛觉得不够,她常铭记上级领导的嘱咐,记得自己的使命:要让全村百姓过上富裕、文明、和谐、稳定的幸福新生活。
凭借多年实践经验,秦瑛创新探索党建引领“三治融合”治理模式:以自治为基——搭建“红墙议事厅”村民议事平台;带领村民们共同制定村规民约,形成人人传唱和遵守的“美丽约定”;组建村级矛盾协调、政策宣传、环境卫生、移风易俗等8支村级自治工作队伍。以法治为本——组建“行走的篱笆”护村队伍、宅基“老娘舅”团队、“村民小法庭”等村级组织,培育“法治带头人”、“法律明白人”等法律服务队伍,形成群防群治力量,有效提高基层组织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。以德治为先——搭建道德讲堂,将四史学习教育与乡情文化宣传相结合,形成“党建+乡情”学习新模式、宣传新氛围;开展“四德”评选、齐贤修身等活动,弘扬优秀“家风、乡风、民风”,强化全村精神文明建设,群众幸福感日益提升。
代表履职
当好群众和政府之间的“连心桥”
群众事,无小事。担任镇人大代表15年,秦瑛时刻把老百姓的意见和呼声放在首位,以“利民之事,丝发必兴;厉民之事,毫末必去”作为处事原则,当好群众和政府之间的“连心桥”。
早在2017年,秦瑛通过社情民意调研了解到,城乡居保患者想到二、三级医院看病,首次诊疗必须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转诊,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尤为麻烦。秦瑛在收集到问题后,深入群众开展实地调研,积极奔走寻求政府部门指导,并且第一时间把情况反映给镇人大,得到了镇领导的高度重视。在各级部门的积极推进下,去年年底,好消息传来:市医保局《关于2021年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》正式明确,“2021年起,参保人员可以自主选择到本市范围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”。“农保”百姓看病再也不用绕弯弯了。
“人大代表就是要代表人民利益,为人民说话。”在镇组织的人大代表接待活动中,秦瑛敞开心扉提建议,为吴房村村民解决了很多烦心事。只要老百姓的需求是合情合理的,无一例外都得到了妥善解决。
“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,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”这一路走来,她清楚地认识到,乡村振兴既等不来、也送不来。她将始终坚守初心使命,脚踏实地、担当作为,用坚强的斗志和足够的信心迎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。”
报送:高琬怡(青村镇)
编辑:夏阳